当前位置:九州官方网站(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新闻中心 > 广糖新闻 >

广糖新闻

强化农务砍运种管 全力抓好基地建设 实现量质齐抓目标

日期:2015-06-11 17:06:13    来源:良圻制糖

   “制糖公司的农务砍运种管措施很给力,实施甘蔗收购点收购甘蔗,缓解了蔗农砍蔗运蔗难的问题,我们村的甘蔗基本做到了日砍日进厂,甘蔗款和生产农资又按时发放,蔗农生产思想稳定……”良圻制糖有限公司红花村调度员农为圻在该公司的农务管理会议上如是说。
    2014/2015榨季,良圻制糖有限公司与农场、乡镇、村委和蔗农在新常态下团结合作,主动适应新变化,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努力克服不利天气,管好“人、车、票、物、路”生产要素,强化农务砍运种管,全力抓好原料蔗基地建设,实现了连续八个榨季春节不停机生产,实现了农务量质齐抓目标,企业蔗农受益一举两得。
场企密切配合  甘蔗生产有保障
    据悉,该公司充分发挥农场甘蔗种管的主导和辐射带动作用,与农场树立甘蔗生产一盘棋思想,实行领导负责制,强化考核管理,定期组织蔗区管理员座谈,倾听他们在生产和砍运种管中遇到的困难,要求农场和村委因时、因地落实砍运种管措施,引导蔗农想方设法加快甘蔗砍运种管进度,实现非极端阴雨天气不断槽,力争做到砍一块,种一块,管好一块。同时,发挥农场砍运种管的示范作用,借助农场机械化程度高、技术力量大、管理规范等有利条件,争取农场在生产上最大程度配合,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辐射农村蔗区。农村蔗区在农场蔗区的影响和带动下,90%以上推广了机械化机耕整地和机械化装蔗,为该公司加强种植管理和协调砍运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砍运管理加强  甘蔗质量提高
    该公司围绕“新鲜入榨、平衡收尾”主线科学合理地安排砍运,狠抓甘蔗质量,制定了原料蔗质量管理办法,加强对调度员的砍运管理考核,加强甘蔗装运质量管理,原料蔗质量实行四级验收把关,坚持做到规定时间内蔗场存蔗量不超过当日压榨量的20%,并多措并举抓好春节蔗的砍运,实现了连续8个榨季春节不停机生产。同时,该公司95%的蔗区实施了机械化装车,7个试运行的甘蔗收购点运作正常,极大地方便了蔗农的甘蔗砍运,劳力短缺,农户家庭砍蔗能力低、周期长的问题,减少甘蔗积压,原料蔗质量和新鲜度得到较大提高,为提高出糖率,减少断槽时间,提高蔗农种蔗信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外,该公司针对榨季后期存蔗较多的蔗点及难点,想方设法调动一切有利资源,多管齐下,集中人力、机械打攻坚战、歼灭战,实现了一次性顺利收榨,甘蔗装载车、甘蔗运输车集中灵活调运的优势和团结协作精神突显,2014/2015榨季断槽时间比公司核定的基准断槽时间减少42.23小时。
    深化农务服务  企农和谐稳定发展
   “良圻制糖的领导亲自深入农户慰问和了解生产、做技术指导,给蔗农生产信心……”南乡镇蔗区天亮村一蔗农在一次下乡慰问中握着农务人员的手激动地说。做好蔗区服务工作是该公司发展蔗区、稳定蔗区的重要举措之一。该公司以“蔗农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口号为开展服务工作准则,在服务工作方面,除了做好调运工作外,努力做好蔗款核对发放工作;及时调拨各种农资、化肥,为广大农户早种、早管创造有利条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农场、村屯举办甘蔗种植管理培训班10多班次,发放各种生产指导资料5000多份,为推广甘蔗良种良法种植技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培训推广、引导,大部分蔗农已了解蔗尾留种的好处,蔗农在砍蔗进厂后留尾作种,马上犁地翻种、盖膜。同时,为维护蔗区秩序,确保企业和蔗农利益,该公司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及人力,积极配合市、县榨季指挥部做好原料蔗防外流工作,与各乡镇签订原料蔗进厂目标管理责任状,发动各村屯的支书、主任、生产队长加强防范,有效遏制原料蔗外流,最大限度维护企业和蔗农的利益。2014/2015榨季,该公司蔗区秩序稳定有序,无原料蔗外流现象发生。
    企农合力协作  “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该公司借助政策扶持和农垦优势,在保面积、推良种、扩大水利灌溉、提高机械化水平等方面下功夫,加快推动“双高”基地建设,在去年建设“双高”基地3000多亩的基础上,2015年在农村蔗区又实施6000多亩“双高”基地。为了完成建设任务,达成甘蔗亩产8吨以上、蔗糖分14%以上的目标,该公司组织工作人员深入蔗区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加强与政府、村委和施工方的沟通协调,落实“双高”建设任务和要求,加强各项工作的检查和督促,优先安排整合区甘蔗砍运,不断推动“双高”基地建设向前发展。同时,大力引进和推广台糖22号、柳城05/136和桂糖42号等优良品种,抓好新品种试验和示范工作。目前,2014年“双高”基地项目已于去年全部完成土地整合3000多亩,道路建设和水利建设正在施工当中。2015年6300亩“双高”基地建设任务,完成土地整合7000亩左右,并全部在收榨后一星期种植完毕,并逐步完善水利和道路建设。(李立荣)